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

摘要:
1.H-O模型及其分析H-O模型也称为Heck-Sherlin模型或要素禀赋理论。
1、H-O模型及其分析

H-O模型,又被称为赫克歇尔尔林模型或要素禀赋论。这个理论提出的发挥一国要素禀赋优势来发展国际贸易的思想,即我们常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相当长的时间中,甚至直至今天,都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尤其是相对落后国家从事国际贸易、制定对外经贸战略的重要出发点。

0x1:H-O模型的基本命题

1、H-O模型的提出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从总体上认为,比较利益源自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劳动成本差异,而产品成本的差异则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最直接的原因,如果存在自由贸易,则只要同种产品的价格差大于产品的运输、保险等费用,产品就会从价格低的国家流向价格高的国家来逐利。其基本思路如下: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第1张

后人以机会成本差异代替了劳动成本差异,形成了对比较利益的当代理论的解释。但俄林认为劳动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未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释。在她看来,即使相同要素的生产率在不用国家并不存在差异,即要素的生产率在任何地方都一样,也仍然会产生贸易,即国际贸易的发生可能与劳动生产率差异无关。俄林认为,李嘉图坚持的劳动价值论并不符合实际,因为单一劳动要素不能说明生产与贸易的全过程。

这样,H-O模型以要素的生产率一致为出发点,力图从其他的角度对生产成本的差异给予说明。

2、H-O模型的假设前提

  • 第一,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应该有差异
  • 第二,不同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投入的要素的比例应该不同

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从单位生产中使用的劳动相对含量较大或资本相对含量较大来把产品区分为所谓的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产品,国际贸易的利益可以产生于这样两类产品之间的交换。

在俄林的著作《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中,认定国际贸易、国内贸易都是不同范围的区际之间的贸易,区际的划分在于不同地域之间要素存量相对丰富的差异,大的区域之下存在着次区域、此次区域,由于贸易是在不同区域之间展开的交易,因为所谓的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应该具有相同的起因和特点,彼此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区别。

综上所述,在阐明贸易发生的原因时,H-O模型出了以下的假设条件。

  • 第一,H-O模型认为产品至少要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才能生产出来,而李嘉图认为劳动是生产产品的唯一要素。H-O模型的这一假设前提实质上是以要素论代替了劳动价值论,而且也为国际贸易中资本-劳动比的存在和分析不同国家中不同的资本-劳动比对比较成本的作用确定了前提
  • 第二,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技术方法相同,技术水平一样,具有同样的生产函数,产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相同的要素具有同样的生产率,这一假设意味着当同一要素在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时,贸易仍然可能发生。因此作为斯密、李嘉图解释国际贸易发生原因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相对差异,在贸易发生的过程中并不比根本作用
  • 第三,产品、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在一国内可以充分流动,在国际上完全不能流动,这可以保证同种产品在一个国家之内具有相同的价格,而在国际上则存在价格差异
  • 第四,两个国家的最大区别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其中一个是资本存量相对丰富的国家,因为资本的报酬--利息率相对较低,另一个是劳动存量相对丰富的国家,因而劳动的报酬--工资率较低。
  • 第五,在两种产品中,其中一个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劳动相对更多些,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个则使用的资本要素相对更多些,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 第六,影响贸易的一些其他因素,如运输成本、需求偏好、规模效益、贸易壁垒等在分析中被抽象掉,不予考虑

3、H-O模型的基本命题分析

在上述假设前提下,赫克歇尔与俄林提出了G-O模型的三个基本论点。

  • 第一,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如果以自己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从事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那么就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一国出口的总是那些用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则总是那些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 第二,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要素存量(如劳动与资本)的比例不同,则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贸易关系
  • 第三,国际上产品交换的结果,往往是使各个国际之间的要素报酬(利息、地租、工资)的差异趋于减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0x2:H-O模型的基本内容

H-O模型的核心思想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表述,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即各个国家应该在要素方面发挥自己所具有的优势。

  • 如果一个国家劳动要素存量相对丰富,则该国就应该集中生产、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 反之,如果一国的资本要素存量相对丰富,则该国就应该集中生产、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如果两国都贯彻这一原则进行生产、交易,则各国的资源会得到更为有效的配置,福利水平将会得到提高。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也将得到更为有效的配置,福利水平也将会提高。 

1、H-O模型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第2张

在产品生产中,一个国家要素的自然禀赋状况,即劳动或资本的多寡,决定着该国劳动或资本的基本供求状况,如果劳动要素相对丰富则劳动供给丰富,工资率就会相对较低。

不用国家的要素存量比例的不同,即资本-劳动比的相对差异,则是构成生产成本差异的原因。 

2、H-O模型的简单数学公式推导

我们假设公式中,

  • 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 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 L为劳动投入系数
  • C为资本投入系数
  • W为工资率
  • R为利息率
  • P为产品的价格
  • A国为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而B国的工资率相对较低。

在公式中,

  • Sy为Y产品的资本-劳动比,Sy = Cy / Ly,其经济含义也即要素密集度
  • Qa为A国国内的要素价格比,Qa = Wa / Ra,也即要素的相对价格

在此基础上,公式推导如下:

A国X与Y产品的单位价格(成本)Pax、Pay,和B国X与Y产品的单位价格(成本)Pbx、Pby分别为: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第3张

以Pay为例,经过变换即从公式中提出Ly * Wa可得: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第4张

又如果: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第5张 

则上式可以变化为: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第6张

同理可以进行相应的变化,将A、B两国其他产品的单位价格变换为: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第7张

如果贸易的直接原因在于同种产品的价格差,即: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第8张

则贸易即可发生,上述公式可以变化为: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第9张

等式右边上下同乘QaQb,经变换有: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第10张

由于按照假设,A国是资本存量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国家,故资本报酬率Ra较低,工资率Wa相对较高。B国相反。因此,便有: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第11张

即,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第12张

也即,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第13张 

又因为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于是便有资本密集度的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第14张

即,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第15张

也即,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第16张

将这些推论代入上面的公式,公式的右边应该为正值,大于0,公式左边的数值显然也要大于0,这意味着存在价格差,按照古典经济学理论,存在价格差意味着贸易便因素而产生。

通过这一系列推导,从数学上证明了,当存在要素资源禀赋的分布不均时,贸易就会产生。

3、要素价格均等及其分析

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抱罗萨缪尔森对H-O模型进行了研究,把要素报酬趋同的命题表述为: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的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均等化。在国际经济学的教科书中,这一推论被称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0x3:雷布津斯基定理

雷布津斯基定理研究的是,各国的要素禀赋如果发生变化,有的生产要素增长得更快些,有的生产要素增长相对要慢些,则这种要素禀赋增长差异会对国际贸易产生怎样的影响。

例如,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经济体的资本、技术会产生相应的积累,用于生产的要素增长得较快,但是土地等自然资源在一定阶段却几乎很难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劳动增长的速度则会收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增长得快些,也可能增长得慢些。

雷布津斯基定理的含义是:如果产品的价格不变,则一种要素使用的单品种增加,将造成密集使用该种要素生产的产品的产量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种要素生产的产品的产量减少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第17张

我们知道,如果在劳动要素单一增长后仍然要维持产品相对价格不变,即dY/dX不变,则条件只能是要素的相对价格也不变。然而要素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是相当苛刻的,只有两种要素的生产率保持不变,X、Y产品在生产时投入的要素比率才有可能不变。如果两种要素中,只有劳动要素得到增长,资本要素保持不变,则要使增加的劳动能够充分就业并且使生产的要素投入比率(K/L)不变 ,就只能减少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以便有更多的资本与增加的劳动相结合。

0x4: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说明的是产品价格的变化与要素价格、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根据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的研究,自由贸易中产品价格的变化,会使得在生产中使用的要素的报酬以及不同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情况发生变化。

他们的研究表明:自由贸易会使得产品价格上升的出口行业中使用的要素价格上升,而价格下降的进口替代部门中使用的要素价格下降

例如,如果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则劳动的实际报酬会得到提高,而资本的实际报酬却会因此下降。

另外,自由贸易会造成一国相对丰富的要素的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得到提高,而使相对稀缺的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下降,这意味着尽管国际贸易会提高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但由于要素所有者收入分配格局会产生变化,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同水平地分享这一福利水平的增长。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第18张

0x5:对H-O模型的评价

1、H-O模型与比较利益说的异同点

从基本层面看,H-O模型是建立在相对优势基础上的,强调国际贸易产生于差异,关于要素流动假设也基本一致。但H-O模型认为:

  • 第一,李嘉图将商品的生产仅仅归结为劳动时间的耗费,即一种要素决定生产是不对的,因为在现实中用一种要素无法进行商品生产,其他要素如资本、土地,在商品生产中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才符合生产与贸易的实际
  • 第二,只有认定生产需要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才可能进行,才具有提出资本-劳动比这一H-O模型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原因的基础,如果认定单一要素(劳动)决定生产,那么就没有了提出资本-劳动比的前提
  • 第三,H-O模型认为国内、国际贸易均为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这些贸易的本质是相同的,商品交换的规律应该是相同的,这隐含着,李嘉图所阐述的国内通行的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不能应用于国际商品交换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 第四,斯密、李嘉图均认为劳动生产率(绝对或相对)差异的存在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H-O模型为了论证他们的理论是不正确的,将相同要素的劳动生产率一致作为自己进行分析的出发点,从根本上否定了劳动生产率差异在国际贸易产生中的必要作用,而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归结到了生产中使用的要素的比率差异上,提出了不同于李嘉图国际贸易理论的内容
2、列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

0x1:列昂惕夫反论

1、列昂惕夫反论的基本内容

  • 第一,不同国家国民劳动非同质,即劳动应该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同时,不同国家中资本发挥作用的效率也是有差异的,也是非同质的
  • 第二,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或是资本密集型并没有绝对的标准界限。例如小麦种植在非洲是劳动密集型,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即大机器和大量化肥的生产性产物
  • 第三,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供给因素对国际贸易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消费者的需求因素也对国际贸易的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0x2: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国际贸易新要素学说扩大了要素的范围,赋予要素以新的含义,如

  • 智力投资
  • 培训
  • 科技进步
  • 信息

以上都可以被认为是新的生产要素,它们的获得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可以形成一国全新或更大的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从而使新要素获得者与自己在偶的之前原有的要素优势相比,拥有了新的参与贸易的相对优势,形成了新的贸易格局。

1、人力资本说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于影响。 

该学说认为在新时代,人力资本的结构与物质资本同样重要,一个国家应该重视人力投资,以取得好的投资收益,这样才可能产生新的比较优势。从这点发出它也否定了H-O模型的劳动同质性假设。

2、R&D学说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生产要素。

不同国家占有的各种研究与开发资源的多寡,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而充裕的资金、丰富的自然资源、高质量的人才是从事研究与开发的必要条件。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是研究与开发产业化的基础。

3、信息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今天,人们认为信息是可以创造出价值并能进行交换的一种无形资源,是现代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

0x3: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国际贸易技术差距轮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技术差距论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先期基础理论,该理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因技术创新、技术模仿而存在的技术方面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是某类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这种差距同时决定着国际贸易额某种格局的产生。

技术差距论认为,由于科研、市场、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差距,新产品一般总是在发达国家首先诞生,其他类型的国家由于技术上存在差距,因此大多要等一段时间后爱能对这种产品进行模仿型生产,在这一段时间内便存在贸易的机会与可能性。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第19张

2、国际贸易产品的生命周期学说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与假定前提是:产品生命周期是市场营销的概念,指的是一种产品与有生命的事物一样,要经历生产的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等时期,最终归于消亡。

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结合起来,认定国际贸易的发生是由于不用国家之间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着差距,技术差距的产生于缩小会改变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从而使国际贸易中所谓的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成为动态,即比较利益从一个或一类国家转移(传导)到另一个或另一类国家,一类产品的生产优势因而从一国转移到另外的国家,国际贸易的格局也因而发生变化。

3、国际贸易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的动态意义

这一理论隐含着一层意思,即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所含有的要素密集度也在发生变化,

  •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技术、产品的创新要求大量的研究越开发的投入
  •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由于生产已经成熟化、标准化,成本占有重要地位,生产规模要急剧扩大,因此要求大量的资金投入
  •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三阶段,由于生产已经完全标准化,技术障碍已经消除,因此资本因素的重要性也相应下降,竞争要求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力的投入,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这种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投入的要素的密集度不同的理论,对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确定自己的地位和参与格局具有指导性意义,可以使其确定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一定阶段参与相应的国际分工,并且关注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生产结构的升级、改造。

   

请你思考

1、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2、试述H-O模型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

3、试述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4、试述雷布津斯基定理

5、试述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6、试述列昂惕夫反论的主要内容

7、试述要素密集度逆转原理

8、试述人力资本原理

9、试述研究与开发(R&D)原理

10、试画出技术差距贸易轮的图形并予以简要分析

11、试述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三》》仅用于学习参考。如对内容有疑问,请及时联系本站处理。

上篇Linux bash运维操作日志审计(单服务器)C++之匿名对象解析下篇

宿迁高防,2C2G15M,22元/月;香港BGP,2C5G5M,25元/月 雨云优惠码:MjYwNzM=

相关文章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一》

1、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人们通过国际贸易的实践认识到,国际商品的流动起因于同种商品的价格水平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只要同种商品的价格差异大于商品的运费、保险费用等,两国之间又没有贸易限制,商品就会从价格低的国家流向价格高的国家,为相关利益方带来利润。 国内一个很火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主角乔致庸冒着生命危险,屡次下江南贩茶,原道西北贩马、贩私。驱动他这...

总分公司之间的税务管理问题

总分公司之间的税务管理问题 2015-09-24 08:45 来源:税屋   我要纠错 | 打印 | 大 | 中 | 小  分享到:   1、如果分公司与总公司由同一税务机关管理,税务机关对于分公司采用备案制,分公司无法取得自己单独的税务登记证。因而无法自己开具发票。如果分公司可以自己取得税务登记证,由于不动产发票的购领需要提供房屋预售证与规划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