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人研习社】Workly.ai CEO程勇: 疫情冲击下的科创企业应对策略

摘要:
原创Peter Cheng科技创新者和数千名科技企业家密切关注科技创新者的成长。本文来自完整视频的第9期。请转到科技创新者Cheng Yong Workly.ai的公众号,他是首席执行官、连续创业者、全球开源社区的先驱和风险投资领域的活跃人士。今天,我们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在疫情冲击下,作为科创企业,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因此,在19年里,我加入青云秦云,管理青云秦云旗下新成立的公司workly.ai,并努力构建一个适应未来工作协作的生产力平台。选择赛道或选择客户。从VC的角度来看,它通常被称为跟踪逻辑。

原创 Peter Cheng 科创人
与上千位科技创业者共同关注科创人的成长心路。
本文来源于【科创人·案例研习社】第9期
观看完整视频请移步科创人公众号
【讲师介绍】
程勇 Workly.ai CEO
连续创业者
全球开源社区先锋人物
创业投资领域活跃人士

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下,在疫情突击下,我们作为一个科创类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
以下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一、 创业之路的周期认知
二、 选择赛道还是选择客户
三、 如何应对确定的不确定未来
创业进程回顾
我个人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有三大主要阶段。
第一次创业是在04年,此前在东软任职三年,业余时间跟朋友创办了灰狐(Huihoo.org),国内早期最大的开源中间件社区。那会儿二十四五岁,甚至有公司给我开出百万年薪,但还是凭着满腔热血,背个包就踏上了“北漂创业之旅”,当时我们的逻辑是将美国模式复制到中国化市场,但实际并不成功。
当时的中国市场,客户会觉得没有保障,产品化理念很难实现商业转化,导致过程异常艰辛。06年进行策略调整,开始尝试做服务,通过提供基础架构、咨询等服务,按人头方式进行收费,得以成功存活。
第二次创业是在11年,经朋友介绍进入垂直消费品行业,研发终端设备管理软件,此后便逐渐淡出社区。那会也是安卓系统问世之初,市场开始出现分化走向,一条线是ToC,比如小米和美团初期的发展根据地都在五道口;另一条线是ToB,因为我是做企业级软件出身的,所以那时已经形成思维定式,就这样我们又做了7年。
直到18年,新的一轮市场变革出现端倪,中美贸易战前期矛盾开始呈现,再往后的事情大家都很了解。所以19年我加入了青云QingCloud,管理青云QingCloud旗下新成立的公司workly.ai,致力打造一款顺应未来工作协同的生产力平台。
社会活动层面,我最早玩开源社区,11年组织过一个BootCampBeijing创业训练营,届时有上百个项目在北航,我组织了国内大量VC进来做评估,最终跑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项目,印象最深的是柴可的大姨吗;再比如15年,我们帮助芬兰的Slush(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投资大会于服务平台之一)进入中国市场,将全球新颖的创业方式和资源引入中国。
【科创人研习社】Workly.ai CEO程勇: 疫情冲击下的科创企业应对策略第1张

创业之路的周期认知
一、技术产品周期
典型的技术型创业者,往往对产品本身及产品周期的认知都比较深刻。通常来看,一个成熟的技术产品都会经历完整的发展周期曲线,在这条发展周期上,从创新到早期的市场引入,大概会有1~3年的时间,也看迭代速度,ToC可能快一点,ToB稍慢一点;两到三年后,可能因产品、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就会面临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状态,所以业内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就是IT企业存活周期一般为7年。
【科创人研习社】Workly.ai CEO程勇: 疫情冲击下的科创企业应对策略第2张

作为一个技术型创业者,不能只是低头干活,还得抬头看路,可能你是CTO/CIO,将来还可能会发展为CEO,那么就要更多理解公司业务、资金的运作,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周期,要明白公司的生命周期只是这些大周期当中的小周期。
【科创人研习社】Workly.ai CEO程勇: 疫情冲击下的科创企业应对策略第3张

二、行业周期
客观来看,创业节奏的起伏和发展,本质上还是要依托于一个阶段内经济规律的发展。参看这张周期图,你会发现01年纳斯达克泡沫破灭,经济从跌落到回升,其实经历了一个非常好的技术发展周期,类似百度、Facebook都是在04年后进入快速起飞阶段。
07年定点之后,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市场跌落谷底,紧接着政府就会采取相应的救市措施,利用各种宏观工具拖住市场,防止再次下跌,这个时候社会结构会再根据宏观情况进行运转,七八年后,会再次回归一个周期。
比如汽车行业,一台车从制造到推向市场,政府通常会通过一些政策刺激整个行业的发展,一旦车市情况下跌,政府可能会出台相应的免税政策,把这个市场再托起来,但纵观过去十几年,汽车行业已经处在一个相对宏观的下降周期里;所以新能源成为替代传统汽车的新产业,进而Tesla股票出现暴涨,这就是在金融市场里反映出的另一个状态。
三、资金周期
资本逻辑中,每个赛道里100家公司可能会投一个公司,其他99家是拿不到钱的,每个VC的资金都有他的使用周期,通常人民币基金行业为3+2,意思是指3年投资期,2年回收期,美元基金稍长一些,多数为5+2,所以VC们募集的资金,也跟宏观经济周期大的运行趋势有一定关系。
【科创人研习社】Workly.ai CEO程勇: 疫情冲击下的科创企业应对策略第4张

从这张图可以看到,过去三年里由于中美贸易关系的恶化,18年-19年整个市场出现断崖式下跌,你会发现整个市场都没钱了,因为上游公司资金的流动出现了问题,所以他们能够投入市场的资金和项目数量,也会出现快速下滑。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说在哪个阶段好拿钱,一定看清楚市场资金的变化趋势。
作为一个创业者,从资本市场拿钱是一种方式,我觉得更好的方式还是从客户那里拿钱,你的产品能不能更好服务于客户,这样的赚钱方式会更加持久,资本市场的资金更多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策略。
选择赛道还是选择客户
从VC角度通常称之为赛道逻辑。当一个投资经理,要投一个方向的时候,他会把该赛道上所有的公司做一遍筛选调研;我在16年的时候,帮助一个VC公司的朋友看游戏赛道的项目,3个月时间看了将近100家公司,最终从逻辑上判断下来能投的也就两三家,再做完财务竞调后,最终可能也就剩一家,还被上市公司提前投了。所以VC想要找到好的可投项目也是非常辛苦的,95%以上的VC也都是干苦力的。像红杉这样的头部VC,实际吃掉了市场90%以上的利润,好的项目也会自然向他们倾斜,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当然这是我自己的观点,不代表市场情况。
在 VC这个行当每年都会出现投资的热门赛道,今年比较热的像AI、ToB、医疗、工业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资金进入就会多一些;另外像传统服务、消费领域受疫情冲击,这时候该行业资金就会选择避险;另外就是很多公司可能会选择上市,这个过程我觉得跟考清华是差不多的,你就是万里挑一,绝大多数的企业是上不了市的,因为上市的路径很长。
选赛道其实是VC的逻辑,大多数科技型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是拿不到钱的,所以我觉得早期阶段,还是以注重客户的维度更重要,锁定几个关键核心客户,往往比去市场上参加各种路演拿钱会来的更加有效些。
在进行客户选择方面,也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入手,疫情会导致很多业务形态的转变并衍生出新的市场需求,从技术角度考虑,我们可以想办法去满足这些需求,那就可能会获得新的机会;二是考虑政府深入的市场,比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各省政府都在这些方面进行大规模投资计划,只有稳住这些经济大盘,才有我们中小企业生存的小盘,这是企业就可以去寻求这些大盘中的主流参与商、及他们的下游厂商开展合作。
如何应对确定的不确定未来
疫情催生下,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不确定的,所以我们就要用一个更加确定的方案来应对这个不确定的未来,这就是确定的不确定性。比如几周前日本发布的与病毒共生存计划,就意味着要制定相应的共生存计划,如果改变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建立安全社交距离,轮班制工作状态等,这些都需要做好确定的计划。所以我的理解是,未来一切都会走向远程,远程就医问诊、办公学习等一系列细分问题。
那么对科技型企业来讲,这个时候你需要重新规划一切,管理好企业的人、财、事、物四大核心要素。现阶段中小科技型企业,首先要考虑精简团队,要看团队结构是不是一个最佳运行状态,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因为市场确实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企业现金流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第二是朝着一个更加分散化的组织形态过渡,可以考虑在一些二线或者相对分散的城市去招人,通过管理工具策略,让他们更好的协作,这个过程必定会有痛苦,但是你必须为未来这种形态做好准备,这样的话才能把成本调节到最佳状态,来度过这个艰难时期。
第二个是盯紧现金流表,技术型CEO很多时候对财务不是很敏感,做公司每天都会有各类花销,所以加快项目的收款速度,减缓非必要性开销,利用政府推出的一些低息补贴政策,给自己创造更多转机的机会。
第三个是对业务的评估,针对一些高风险项目,需要谨慎参与,比如某个项目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且收款速度很慢,要成较长时间,那现金风险就会比较大,这时候就需要更多的观察判断;其次是尽量多服务大客户的细分需求,他们的生命周期比我们中小企业要长,利用大客户的势能来带动自己,这样风浪来袭的时候,我们沉船的概率也会更低,这也是一种风险防范的策略;最后是紧盯线上转型的客户,利用科创企业更加擅长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帮助这些企业完成过渡,那这里头就可以去寻找我们的生意机会,因为他们本身也有非常强烈的诉求。
第四个就是打造专而精的产品,产品可以转变为资产,资产才有议价的空间,投资方也往往更愿意投资产品类的公司,以便未来能将它转化为资产,这个资产在后期的融资和上市过程中,是存在议价空间的。
从软件角度来讲的话,如果你是做相对平台化一点的企业软件,我觉得开源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它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或者更好的效益,让你这个软件得到更好的用户扩展;
如果是做应用化软件,尽量是走向服务化,毕竟现在跟客户见面或做线下部署的机会越来越少,只有把这些东西全部服务化,搬到线上,才有可能找到更好的软件服务的机会。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科创人研习社】Workly.ai CEO程勇: 疫情冲击下的科创企业应对策略》仅用于学习参考。如对内容有疑问,请及时联系本站处理。

上篇弹出提示框,对话框Spring系列缓存注解@Cacheable @CacheEvit @CachePut 使用姿势介绍下篇

宿迁高防,2C2G15M,22元/月;香港BGP,2C5G5M,25元/月 雨云优惠码:MjYwNzM=

相关文章

[转]Business Model Canvas(商业模式画布):创业公司做头脑风暴和可行性测试的一大利器

本文转自:http://www.36kr.com/p/214438.html 本文来自First Round Review,他们准备的文章既讲故事,还同时向创业者提供可操作的建议,以助力打造优秀的公司。 精益创业一词已经广为人知。然而,其背后的哲学则来自于作家兼创业者 Alexander Osterwalder 和瑞士学者 Yves Pigneur 的 B...

中国境内PEVC投资公司名单

中国境内PEVC投资公司名单 1、青云创投 2、高盛 3、红杉资本 4、鼎晖创投 5、枫丹国际 6、派杰投资银行 7、凯雷投资 8、长安私人资本 9、格林雷斯 10、汉能资本 11、启明创投 12、智基创投 13、美国光速创投 14、世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15、贝祥投资集团 16、德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17、凯旋创投 18、天泉投资 19、祥峰资本 20、...

李智维:趣直播创业心得分享

李智维:趣直播创业心得分享 前不久趣直播举办了一场技术人成长交流会,趣直播CEO李智维给我们分享了他的创业心得。以下是文字版: 我们是怎么创立这个平台? 趣直播想做什么?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趣直播过去的故事。  锤子手机发布会都搞得特别盛大对吧?当时年轻不懂事情,我就自己搭建了一个直播平台,然后在朋友圈里宣传。这就是趣直播的首次发布。发布过程中有还...

北洋大讲堂之“斯凯网络CEO宋涛我的创业之路”感想

最近听到的看到的关于创业的消息比较多,先后有两个朋友辞去了一家创业公司的工作开始专心做自己的事情,在微信上也在读关于创业的《失业的程序员》连载,正好今天又听了96级校友宋涛先生的精彩报告,写下来一些东西记录关于创业的一些思考。 尤其在IT行业,创业公司遍地开花,北京之类的大城市创业氛围也比较浓,这里的人们大多有技术、有想法,也有一定的人脉,都很想发挥自己更大...

3人从小公寓创业,到世界最大引擎公司,Unity创始人谈14年...

Unity创始人David Helgason出席了5月11 - 13日在上海举办的Unite 2017 Shanghai,并在大会期间接受了游戏陀螺的专访,动情地讲述了这14年来从3人在公寓创业,到成为千人规模的世界级公司的心路历程,以及对Unity未来的方向展望。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这位北欧青年的创业史吧。 “我们不仅仅要承受发工资的压力,同时因为很多客户...

另辟蹊径 直取通州的“墨迹天气”APP应用的成功故事

一个天气应用,曾被认为是要挑战国家气象局,网站也莫名其妙地被封,两个合伙人先后离开。创始人金犁是如何把这么一款工具类应用做到人所共知的? 采访 | 郑江波 翟文婷 文 | 翟文婷 出生时间:1982年12月30日 籍贯:沈阳 教育背景:大连交通大学毕业 创业城市:北京 创业次数:1次 首次创业年龄:26岁 前不久,“墨迹天气”的商务部接到个陌生来电,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