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P 习题 (1.14)解题总结

摘要:
SICP练习1.14要求计算过程计数变化的增长顺序。计数变更是计算本书第1.2.2节所述变更计划的过程。要解决练习1.14,首先需要了解计数更改的工作方法。要了解计数更改的工作方法,您最好自己执行。每个递归调用都有一个需要临时保存的列表。因此,当递归调用到达最深层时,实际上有n个列表,即11),因此这里所占的空间是1到n的和。对于这个假设是否正确,也有详细的讨论。目前暂时认为,时间的增长顺序与步骤的增长顺序相同。

SICP 习题 1.14要求计算出过程count-change的增长阶。count-change是书中1.2.2节讲解的用于计算零钱找换方案的过程。

 

要解答习题1.14,首先你需要理解count-change的工作方式,要理解count-change的工作方式,最好是自己去实现一遍count-change。

 

为了避免自己直接抄书中的代码,我决定自己实现一遍用来找换人民币的的“count-change”。事实上,我在看完并理解count-change的代码后,当我去实现人民币版的“count-change”时,我就强制自己不再回去看“count-change”的代码,保证自己有更多的主动思考。

有意思的是,当我实现完了回去看书上的代码,发现两者还是有挺大的区别,虽然算法是一样的,结果也都正确的。

 

首先我们得有个过程遍历各种零钱,我为了简化程序,只做了“元”的找换,“分”和“角”就略过了。

 

遍历各种零钱的过程如下,就是遍历“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这几种零钱。

 

这里就和书上有点差别,书上是记录现在还可以使用几种零钱,根据可以使用的零钱种类数量返回其中最大面值的金额。

 

我是简单粗暴地从最小面值遍历到最大面值。

 

 

(define (RMB-Change-Next-Kind change-kind)
  (cond ((= change-kind 1) 2)
	((= change-kind 2) 5)
	((= change-kind 5) 10)
	((= change-kind 10) 20)
	((= change-kind 20) 50)
	((= change-kind 50) 100)
	(else 0)))


书中讲到的找换零钱的方法基于以下基本思路:

 

比如我们需要将100块的人民币找换成零钱,有几种找换方式?可以简单分为两种:有使用1块面额的,和没有使用1块面额的。

 

对于有使用1块面额的,把这一块钱去掉,剩99块,我们又可以继续看99块有几种找换方式。找到99块的所有找换方式,在加上现在这里去掉的1块钱,就是100块找换方式中有使用1块的所有找换方式。

 

对于没有使用1块面额的,我们就需要看看100块找成其它面额(不包含1块)的找换方式。

 

然后将上面两种类型的数量加起来就是100块的所有找换方式。

 

可以看到,以上的思路对应的是树形递归,每次递归调用分两路,一路调用的找换总额减少,一路调用的找换币种减少。

 

我的实现方法是下面这样的,和书上略有不同。

 

 

(define (RMB-Change-Recursive amount change-kind change-result)
  (if (= amount 0) (format #t "Got one: ~S~%" change-result))
  (cond ((= amount 0) 1)
	((< amount 0) 0)
	((= change-kind 0) 0)
	(else (+ (RMB-Change-Recursive amount (RMB-Change-Next-Kind change-kind) change-result)
		 (RMB-Change-Recursive (- amount change-kind) change-kind (cons change-kind change-result))))))


如果对上面的过程不理解,建议回去读书中的1.2.2节,读懂为止。

 

好的,现在才到我们真正的题目了,第一个是找出11块的找换方式,这种比较容易,可以按以上的方式手工列出,也可以直接执行代码看看结果。

 

问题的第二部分比较麻烦,就是问,对于现金量的增长,以上过程的空间增长阶和时间增长阶是什么?

 

如果对增长阶的概念没有理解透,这题很难解。

 

我们先开始分析一下,如果发现过程中有不理解的,需要回去书上看看增长阶的内容。

 

首先来看看空间增长阶,当我们需要计算12块的找换方式时,比计算11块的找换方式需要增加多少内存?

 

当然,空间增长阶不能简单理解为需要增加多少内存,可能会有其它的空间需要,或者人家用纸算,根本不用内存,我们在这里就粗暴地将空间理解为内存吧。

 

增加多少内存呢?也不需要计算准确数字,只要计算大概的敏感度就好了。比如增长是线性的,多计算1块钱就多需要100K左右的空间。又或者是二次方曲线的增长,计算11块时需要11的二次方的空间,二计算12块时需要12的二次方的空间。这些就是我们要求的增长阶。

 

对于书中的count-change过程,空间增长阶是多少呢?

 

对于递归过程的空间增长阶,一般是去计算递归计算过程的最深深度。因为过程调用完以后,其使用的空间是会被释放的,我们需要计算的是被那些一直递归调用自己,目前还没有返回的过程所占用的空间。

 

同时需要注意每次递归调用的参数有没有累加,累加的形式是什么。

 

以上过程的递归嵌套最深的就是全部用1块来找换,嵌套深度就是要找换的金钱量,11块就是嵌套了11层,100块就是嵌套100层。而调用过程中参数没有累加,只是不断替换而已。

 

所以,count-change过程的空间增长阶是Theta[n]。

 

不过,我这里设计的过程好像有点不一样,为了打印所有可能的找换方式,我定义了一个参数用于保存目前计算过的暂时可行的零钱组合,就是参数change-resule。这个参数占用的空间是如何变化的呢?

 

可以发现,这个参数中的元素最多的时候就是全部找成1元的时候,这时候change-result中的值是:(1 1 1 ….  1)共有n个。而每次递归调用都有一个列表需要暂时保留,所以,当递归调用到最深层的时候,其实有n个列表,分别是(1)    (1 1)   (1 1 1) …..   (1 1 1 1 …. 1 1),所以这里占用的空间是1到n的累加。

 

所以我的RMB-Change过程的空间增长阶是Theta[n的累加],因为在求增长阶的时候只取多项式中最高阶的那项,Theta[n]就被忽略了。

 

以上是空间增长阶,那么步数的增长阶呢?或者说是时间增长阶呢?

 

书中习题要求的是步数的增长阶,我们一般假设执行计算的每一步都消耗等同的时间,所以时间的增长阶和步数的增长阶应该是一致的。有关这个假设是否正确后面的习题还有详细的讨论,目前暂时认为时间增长阶和步数的增长阶相同。

 

这个增长阶的求解过程比较复杂,我也到网上参考了好多别人的解法,有许多种思路。我总结了一个我个人比较容易理解的解法,描述如下:

 

以我这里的例子,找换面额种类有7种,分别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为了方便表达,我们用函数(T n m)来表示以上过程的时间复杂度,其中n是需要找换金额总数量,m是用于找换的零钱的面额的种类数量。

 

如果把1000元钱进行找换,可以把1000元的找换方式分为 “使用1元的”  和  “不使用1元的” 两种方式,就是:

(T 1000 7) = (T 999 7) + (T 1000 6)

 

而999元的找换方式又可以分为 “使用1元的”  和  “不使用1元的” 两种方式,就是:

T 999 7) = (T 998 7) + (T 999 6)

 

如此不断分解,就可以得到1000个分支,每个分支带一个(T n 6)。

也就是所这里的(T  n 7) =  1000 * (T n 6)   =   n * (T n 6)

 

再来计算(T n 6),在这里也就是( T 1000 6)

就是把1000元找换成“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这6种零钱。

 

按上面相同的方法有:

(T 1000 6) = (T 998 6) + (T 1000 5)

(T 996 6) = (T 996 6) + (T 1000 5)

(T 994 6) = (T 994 6) + (T 1000 5)

....

按以上方法可以拆出500个分支(就是n/2个分支,因为这次是从2元开始找),每个分支带一个(T 1000 5)。

 

就有(T 1000 6) = n/2 * ( T 1000 5)

 

以此类推就有(T 1000 7) = n * ( n/2 * ( n/5 * ( n/10 * ( n/20 * (n/50 * (n/100)))))),其中的除数就是各个面额。

 

就有(T 1000 7 ) = (n 的 7次方)/10000000

 

因为我们在求增长阶,所以直接取增长阶为 (n 的 7次方)

 

虽然除数10000000也算是个很大的数,不过在n大到一定程度时,n 的 7次方)就变成一个超级大的数,这时10000000也就不算什么了。

 

这同时也符合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当n很小时,实际需要的步数远小于n 的 7次方)。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SICP 习题 (1.14)解题总结》仅用于学习参考。如对内容有疑问,请及时联系本站处理。

上篇PL/SQL 导入excel表格到oracle数据表winform让DataGridView显示行号下篇

宿迁高防,2C2G15M,22元/月;香港BGP,2C5G5M,25元/月 雨云优惠码:MjYwNzM=

相关文章

关于《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

关于《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 来源 http://www.nowamagic.net/librarys/veda/detail/1905 先谈谈关于《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后面简称为SICP)的几个八卦。 本书曾经是MIT本科第一门课的教材。前两年被Python取代,在geek中引发了轩然大波。有兴趣可以Google一下[sicp mit py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