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脸识别的测试重点

摘要:
最常见的人工智能应用是人脸识别,因此本文重点讨论人脸识别的架构和核心。在测试之前,有必要了解人脸识别的整个过程。红色标志表示相应AI架构的每个阶段都是第一次人脸采集。如果阈值设置得太高,则面部比较通过率低,并且误报率也可能降低或增加。因此,在人脸识别测试中,不仅要注意通过率,还要注意误报率。

最常见的 AI应用就是人脸识别,因此这篇文章从人脸识别的架构和核心上,来讲讲测试的重点。

测试之前需要先了解人脸识别的整个流程,红色标识代表的是对应AI架构中的各个阶段

AI人脸识别的测试重点第1张

首先是人脸采集。

安装拍照摄像设备之后,需要在动态的场景与复杂的背景中判断是否存在人脸,并分离出这种面像。然后采集到人脸的照片。

AI人脸识别的测试重点第2张

 AI人脸识别的测试重点第3张

因此采集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需要能够采集到内容,二采集的内容能够分离出来是人脸。

而特征提取的原理是,将获取的人脸照片进行色彩矫正、光线调整,五官定位和脸部分割,将人脸的鼻子、眼睛、嘴巴等视为一个个特征点,计算每个特征点所在的位置、距离、角度。

AI人脸识别的测试重点第4张

 正常场景下,在合适的光源下,采集人脸的正面,包含正常完整的人脸轮廓,毫无遮挡的五官,清晰的被拍照设备拍到,这样才能够准确的捕捉到特征,并判断出来。
但对于测试同学来讲,还要考虑异常场景的表现,即任何可能造成拍不到,拍不清晰,判断不出是人脸,或者不完整的表现。
另外判断拍摄的样品是否包含人脸时,原理上一般会通过样品学习、或者是参考模版来,比如先设计一个标准人脸的模版,包含标准的特征、有一定的结构分布、相对规律的肤色分布。
那么针对这个原理,在测试时需要考虑不同肤色,或者是面部特征过于复杂的案例,比如脸上有皱纹的老人。
再看人脸比对。
实际应用场景中,人脸比对的本质是照片的比对。比对两张脸中,其中一张脸一般来自于当前场景拍摄的照片,另一张照片一般来自于数据库中的照片。
数据库的照片是用来作为比对标准的,也是固定且一般不可随意篡改的。
因此,从测试角度来看,需要覆盖到这些特殊照片的行为。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几种抗攻击的照片采集方式主要有三种:活体检测、连续检测、3D检测。
1) 活体检测:判断用户是否为正常操作,通过指定用户做随机动作,一般有张嘴、摇头、点头、凝视、眨眼等等,防止照片攻击。 判断用户是否真实在操作,指定用户上下移动手机,防止视频攻击和非正常动作的攻击。
2) 3D检测:验证采集到的是否为立体人像,能够防止平面照片、不同弯曲程度的照片等。
3) 连续检测:通过连续的检测,验证人脸运动轨迹是否正常,防止防止跳过活体检测直接替换采集的照片,也能够防止中途切换人。
其中活体检测是现在应用最广的一种抗攻击人脸数据采集方式。
因为不管是直接对照片检测,还是对活体进行检测,最终的目的都是采集人脸不同角度的照片。因此如果活体检测要与连续性检测和3D 检测结合使用。
计算机只会告诉我们比对的两张脸的相似程度,是80%或者是20%,但不会告诉我们这两张脸是否为同一个人。
因此人脸比对有一个阈值的概念。设置相似度大于x%的时候,视为人脸比对通过,小于x%的时候,视为人脸比对不通过。设定阈值的过程就是模型评估。
阈值设定过低,则人脸比对通过率高,误报率可能也会升高。
阈值设定过高,则人脸比对通过率低,误报率可能也会降低也可能会增高。
因此在人脸识别的测试中,除了要关注通过率,还要关注误报率。这两项也可以统称为是查准率。
举个例子:

有8个样本,分别拿十张照片与数据库证件照进行人脸比对,其中3个确实是人证统一,另外四个人证不同。比对的结果相似度如下:

    AI人脸识别的测试重点第5张
假设阈值设定60%,则人脸比对通过率=4/8=50%,误报率=1/8=12.5%。
假设阈值设定70%,则人脸比对通过率=2/8=25%,误报率=1/8=12.5%。
假设阈值设定50%,则人脸比对通过率=5/8=62.5%,误报率=2/8=25%。

目前人脸识别在金融、教育、景区、出入境、机场等领域已经大量应用,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怎么做好人脸识别的测试,还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深挖的课题。上述只是我近期在测试过程中的总结,分享大家。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alice_tl」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alice_tl/article/details/79736342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AI人脸识别的测试重点》仅用于学习参考。如对内容有疑问,请及时联系本站处理。

上篇虚拟机安装win10系统Windows网络编程下篇

宿迁高防,2C2G15M,22元/月;香港BGP,2C5G5M,25元/月 雨云优惠码:MjYwNzM=

相关文章

卡方分布(Chi-squared)外点(outlier)剔除

@ 目录 误差定义 阈值选取 误差定义 outlier、外点、野值会严重影响SLAM的精度,因此必须把它们剔除。常用的做法是,计算一个误差,当这个误差大于设定阈值的时候就认为其为外点。 就特征点法的视觉SLAM而言,一般会计算重投影误差。具体而言,记 (mathbf u)为特征点的2D位置,(overline{mathbf{u}})为由地图点投影...

opencv 人脸识别 (一)训练样本的处理

本文实现基于eigenface的人脸检测与识别。给定一个图像数据库,进行以下步骤: 进行人脸检测,将检测出的人脸存入数据库2 对数据库2进行人脸建模 在测试集上进行recognition 本篇实现第一步: 进行人脸检测,将检测出的人脸存入数据库2 环境:vs2010+opencv 2.4.6.0 特征:eigenface Input:一个人脸数据库,...

AUC指标深度理解

AUC 指标 直观意义 AUC 指标用于评价分类器对于正、负样例的辨别能力,对出结果的排序位置(按照预测为正例的概率)敏感。 为什么提出这个指标? 一般来讲,精确率、召回率等指标,都需要设定一个阈值去判别是属于正类还是负类,例如预测分大于等于0.5判别为正类,小于0.5判别为负类。如何设定这个阈值,是个问题。而AUC这个指标则不需要设阈值。(或者说,每种...

opencv学习之路(41)、人脸识别

一、人脸检测并采集个人图像 //take_photo.cpp #include<opencv2/opencv.hpp> using namespacecv; using namespacestd; voidtake_photo() { VideoCapture cap(0); //打开摄像头 if (!cap...

【HEVC简介】DB-DeBlock Filter

参考论文:HEVC Deblocking Filter 《HEVC标准介绍、HEVC帧间预测论文笔记》系列博客,目录见:http://www.cnblogs.com/DwyaneTalk/p/5711333.html 一、Deblock Filter的目的 在AVC中,图像被分成16x16的MB,对于HEVC则分成16x16到64x64的LCU,LCU...

Halcon斑点分析BlobAnalysis解析

斑点分析的算法非常简单:在图像中,相关对象的像素(也称为前景)通过其灰度值来识别。例如,图中示例显示了液体中的组织颗粒。这些粒子是明亮的,液体(背景)是暗的。通过选择明亮的像素(阈值),可以很容易检测到颗粒。在许多应用中,暗像素和亮像素的简单条件不再成立,但结果相同可以通过额外的预处理或像素选择/分组的替代方法来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斑点分析的优点是HAL...